全国热线
0371-55689707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 正文

「婉晴公益日」每周六给孩子一个治愈自己的机会

公司动态2022-12-09


1

拒绝逆境成长


婉晴心理教育推出了【周六公益日】,邀请你转发给需要的家长群体。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或者是感觉到家长给到他本人的帮助不大,但是有倾诉意愿,我们是可以做一些有效地措施的,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如果你身边的孩子有心理咨询的需要

欢迎报名参加【婉晴公益日】活动,婉晴为你提供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一对一免费咨询,帮助解开心结、疏导情绪、拨开迷雾。



【公益日】参加标准:

1、免费咨询的用户仅限于 “孩子本人” ,且只有一次免费机会。

2、公益日当天承接名额有限,请及时投递报名信息,避免错过。


【公益日】举行时间:

“每周六” (因报名信息需审核,请提前1-2个工作日提供报名信息)



帮助你理解自己,

发现、找到你的方向。

专业一对一咨询,免费送给你!


2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在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家长和青少年逐渐走向对立面,很显然,孩子成为了父母内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病率逐渐走高,在婉晴承接的心理咨询量占比中也越来越高,无处排解的心理问题正不断引发悲剧。

你的孩子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

自疫情开始,在教育政策、疫情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催化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然爆发。

呈现在厌学、沉迷游戏、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不爱与人沟通,注意力差,明显的缺乏自信心,比较自卑,亲子关系等等,衍生到心理障碍,变得非常严重,一个孩子不好,整个家庭都痛苦。

据调查,在这疫情三年来的极端事件,似乎要比往年发生的频率要高很多。

而这其中,青少群体的占比急速上升,让大众开始重视起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3

沟通是问题的关键


那么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是什么。

很多时候,家长会感觉到自己沟通很艰难,比如说孩子不信任家长,无法有效沟通,一些厌学、沉迷游戏、早恋等表面问题,家长无法找到根源问题去解决。

促成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无法得到孩子的信任,导致一系列的问题频繁发生使家庭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家中有孩子的本应该是更加的幸福的,现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和睦。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实现孩子的梦想,获得孩子内心的快乐。

孩子应该是自主的,快乐的,这些拥有的前提是咱们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才能更好的看到孩子未来,家庭的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升。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

如果你需要帮助,

请联系心理分析师。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

婉晴在这,始终会等你。


4

关校园心理健康


1. 存在漏洞

节选自《一线学校心理老师亲述真相:身兼多职、缺乏培训、心理咨询变成劝学......被忽视的心理老师生存困境》

文章来源丨北青深一度(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官方公众号 )

作者丨北青深一度

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删除了“兼职”一词,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通知》发布之后,作为学校为数不多拿过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安俊兰在上一任德育兼心理老师“干不动了,想找一个人替一替”的情况下,“被赶鸭子上架”成为心理老师。

但她也干不动。

接受采访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作为班主任,安俊兰正催着家长看安全教育视频。

“很忙,我真的很忙”,有时候她连自己的语文课都上不了。

班里的孩子来找她,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先别来烦我,我要做表。
在安俊兰的叙述中,“造材料”是她作为心理老师的“重要工作”。

每一年开学,学校会做特殊群体的摸排,再上报区教育局。

其中一项统计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这些学生可能情绪不稳定、厌学,或者有一些奇怪行为。

经过班主任排查后,会形成一个“特殊关注名单”。

区里或市里的领导会不定期来督导,听到消息后,安俊兰就要尽快去“造”过去一年或半年对被列在“特殊关注名单”上的学生的心理辅导记录。

在采访中,其他几位心理老师也表示,做好辅导记录的存档以应对检查是他们明确被学校要求的重点工作。

…………


同样,在婉晴专家老师进入学校进行心里讲座时,发现,即便在反复要求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没有办法匹配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

2. 专业欠缺,不被信任

节选自《伪装健康、隐私泄露、资源滥用……困在系统的学校心理咨询》

文章来源丨心榜

作者丨喜猫

网友爆料,入学时认真填写学校的心理健康测评,每个问题都毫不保留真实回答那种。

结果,第二天被老师请去喝茶,因为根据测评结果,判定他存在自杀倾向。

然后通知辅导员,上报学院,通报家长,记录到个人档案,还要保证人是安全没问题的。

仅凭测试结果,就判定有自杀倾向,是否妥当?当事人的隐私保密是否规范?

隐私问题,可能是学生最为芥蒂的问题。

有类似遭遇的学生自曝,他曾试探性跟心理咨询室的老师,描述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结果转身就传到了班主任那里,幸好没有透露更多,只是造成一点尴尬。

还有学生表示,曾低着头趁没人的时候,敲开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门,老师拿出一张表格给他填写,他憋了半天,硬着头皮填了日期就溜走了。

不是不信任老师,也不是不支持,而是曾被伤害过。

本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结果换来新的伤害。

填完心理健康测评后,所有人知道你有病。

无形中被贴上标签,周围的人格外「照顾」你,小心翼翼地考虑你的情绪和感受,生怕不小心点燃定时炸弹。

辅导员尽职投来关怀的问候,旁敲侧击地了解心理状况,只要情绪稳定平安没事就是好事,毕竟没人承受得起后果。

…………


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它需要经历系统性培训、临床经验积累、督导辅导等严格培养才具备足够胜任力。

并不是某一学科或德育老师参加几天培训,拿个证书就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这和社会上考证就给人做咨询没有本质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做。



尽己之力,给予专业支持和关怀,

承担一份属于我们的社会责任,

用公益行动将温暖送到更多地方。


婉晴心理教育,

我们一直在前行!



免费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