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0371-55689707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家易合科普 > 正文

家庭教育丨将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抑郁,背后原因是什么?

家易合科普2023-02-08


2021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人揪心:24.6%的青少年抑郁,相当于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抑郁所困扰。

图片


这种事绝非少见,新闻搜索,更是比比皆是。

图片


然而,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孩子却经常被误诊为“还小,不懂事”,觉得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好了。


很多时候,总是要等到悲剧发生了,我们才会意识到抑郁症原来离“阳光少年”那么近。


比如,某网站近期有一则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灯火之下》,借一个患抑郁症的女孩纯子之口,表达了抑郁患者的心声,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对于自己究竟何时患病的,纯子也说不出具体的节点来,“其实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后来时间长了,就会因为一件小事持续难受一两周。”

而导致她心情不好的原因也很复杂,“家庭氛围不好,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也有,加之进入高中后学业压力陡然增加......”

各种因素叠加在一块儿,慢慢就崩溃了。她有时甚至会因为丢了一支笔而大发脾气。

图片


更令人后怕的是,她那时候精神已经有些恍惚,上下学路上经常会崴脚、摔跤不说,过马路时甚至不知道躲车,经常被车主骂。

“那时候脑子里会有些奇怪的想法出来,后来会仔细地思考这些想法,比如死亡。”

图片


心理学专家发现,抑郁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往往很难自行排解,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初期,不那么严重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没有必要太当回事。

但可怕的是,当抑郁症愈发严重的时候,与希望感一并消失的还有他们的求助意愿。

《2020抑郁症患者群体调查报告》显示,9成抑郁症患者想过放弃生命,36.7%的患者曾实施过,30.5%的人多次试行未遂。

至于原因,有两种解释。

一是抑郁症改变了大脑的机构,导致决策能力下降、积极情绪变少、行事更为冲动。

二是抑郁症实在太痛苦,即便是接受治疗,也没有明确的治愈时间,而且还有复发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无希望感。

青少年群体,本身就敏感又脆弱,所以一旦患上抑郁症,很容易迅速恶化。

图片

很多家长看到这,也许还会抱着侥幸的心理:抑郁症虽然很可怕,但是这概率也不算很大,我的孩子看着很健康呀,肯定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的!
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教育部门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惊讶的是,竟有87%的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受到焦虑困扰。


他们的心理问题从小学,甚至更早期就形成了。

等他们长大成人,脱离了父母和学校的保护之后,外界稍加刺激,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就会爆发出来。

这些问题不但会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家庭和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带入到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中去,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知道,孩子身体上的疾病,父母往往都能很快发现并带他们去医院治疗,而心理上的问题父母却难以发现。

即使发现问题,很多父母由于时间不足、认识不足等原因选择拖延,一开始以为时间会抹平一切,但是问题却愈演愈烈,直到发展成病态。

可以说,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一个少年的身心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费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