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0371-55689707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家易合科普 > 正文

“网瘾少年”和“超级学霸”本质都一样?!

家易合科普2022-08-01

学霸也会患网瘾

海归博士小A,曾经一度是学校的佼佼者:屡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学术造诣突出,一路被保送到美国常青藤大学读博。
然而回国工作不到半年,便离职了。之后一直闲赋在家,天天躲在房间玩游戏,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供给,怎么劝都不管用。

经过咨询得知原因:他已经确定自己这辈子成不了科学家,所以现在的工作对他也毫无意义。

这份自我怀疑的失落感,源于他在留学期间的挫败。
每次老师提问,总有人在他参透之前就快速、完美地解答了;

每次考试,总有一些他无法匹及的“高手”,遥遥领先。

而他自己,哪怕一心扑在学习上,奋起直追,成绩最多也只是中等水平。

当他不再是学校里的学霸明星以后,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昔日,他通过学习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周围人的肯定与崇拜,以此维持自信;

如今,他在学习中受挫,便转移到游戏里寻求新的掌控感。

「拼命学习」和「沉溺游戏」,本质都一样,都是通过自我疏离,逃避现实。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是社会层面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整个人类活动的进程,相对于工业时代,至少加速了10倍。

在这个10倍速的时代洪流里,许多孩子还没学会独立,便已被迫接受一系列学习任务。

而网络又是孩子们不得不接触的。

于是,当压力出现,或者内心空虚的时候。网络便成了出泄口用虚拟来逃离现实。

其次是家庭层面的原因

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是在有了小孩以后,才慢慢学着当父母。

也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很好地尽到责任。

未能尽到责任的父母,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济压力所迫,天天为生计奔波,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

另一种则是父母自身性格不成熟,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物,忽略孩子的主体性。

在这样的家庭中,许多孩子要么被迫独立,要么被迫为父母的人生负责。
然而孩子内心是不完整的,为了回避内心的痛苦与挫败:

有的孩子会躲进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成为「网瘾少年」;


而有的孩子,则躲进书本的海洋里,成为「超级学霸」。

当然,有少部分孩子是真心喜欢学习,享受学习,这样的孩子,自然也很少出现心理问题。

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并非真心热爱学习,而是通过不断压抑自己,强迫自己去学习,以此对抗现实世界的挫败。

表面上看,这是“一邪一正”两种截然不同的成长状态。

但仔细看,它们只是形式不同,内核其实是一致的——

都是基于对现实的回避,躲进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寻求属于自己的掌控感。

从这个维度来讲,网瘾少年离不开家里的房间,超级学霸则离不开书里的房间,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回避。


事情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

在网瘾少年眼里,

学习,味同嚼蜡;
工作,索然无味;
除了游戏,其它一切都毫无乐趣可言。
在超级学霸眼里,
看电影,就是不学无术;
学打扮,就是不求上进;
搞社交,就是浪费时间……
然而逃避终究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有一天:

网瘾少年没钱买游戏道具,屡战屡败,再也打不了通关;


超级学霸遇到“高手”,成绩被对方碾压,毫无胜算;

这时,挫败、无力、恐惧会袭来,当信念崩塌,孩子将再次陷入自我怀疑中。

这时如果没有途径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很可能在绝望的空虚中,走向自我毁灭。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孩子用父母手机充值巨额游戏币”、“名校高材生因论文没通过而选择自杀”等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唏嘘。

网瘾定义


心理学统称:网络的过度使用。具体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习惯性地通过手机,电脑,ipd等各种电子工具,寻找虚假的满足感。
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行为解析


沉迷手机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1.学习成绩不好
学不会,学习当中不能获得成就感,在手机当中可以轻松获得。(大人工作完不成,慢慢的也会变不想工作。)
2.升学压力
孩子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学习的环境改变了,老师同学都变了,课程增加了,难度也变大了,却没有正确的疏导。
孩子在承接不住的时候,开始自暴自弃在手机中找寻轻松感和掌控感。
(成年人在公司升职了,如果新的岗位内容做不好,长期面对工作上的挫败感也会产生辞职的想法?毕竟越高的岗位需要的能力越强。)


3.孩子学习优秀


学习越好的孩子,承担的压力越重,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值更高,管理要求也更加严格,希望成绩每次都能有提升。

长时间高压、枯燥的学习生活,会让孩子不自觉的从手机当中获得放松和愉悦。


加上青春期叛逆,孩子本身就喜欢跟父母对着来。

(优秀的成年人压力也大,因为被关注的太多。)


4.和同学关系不好


孩子在上学期间与同学产生矛盾,如果不会解决,也没有及时求助,就会导致问题加重。


孩子感觉被同学孤立,天天在班级当中不开心,只想逃避这个班级,怎么会有心思坐下学习呢?


(大人在公司与同事闹矛盾,处理不好,在办公环境当中感觉被挤兑,不开心,内心是否也会不想工作?想逃避?)


5.缺少父母陪伴


如果孩子从小就缺乏家长的陪伴,这样的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


情感缺失的孩子,内心没有支撑点,很容易被诱惑,对某一些事物产生迷恋。


此时手机电视的吸引力就会无限放大,因为孩子可以在这些事物中,获得充足的愉悦感。


大人在没事干或者烦躁的时候,也喜欢躺着玩儿手机,刷抖音,很快乐,甚至会忘了时间,吃饭,洗澡,不是吗?)

6.游戏本身的吸引力


游戏的开发商在制作游戏的时候,就充分分析了孩子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们在游戏当中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在虚拟世界当中,孩子如果成功了,就会得到欣赏、肯定和奖励。比如过关成功,系统就会发出,你很了不起,继续加油的鼓励,还会提升等级,甚至还可以领到奖金。


如果失败了,系统也会说:没关系的,再来一次!这种激励模式下,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就会被不断的满足。


(家长们也都参加过公司的团建或活动,当自己在活动游戏中,被鼓励表扬的时候,是不是家长也会很沉浸在游戏当中呢?)




网瘾孩子常见表现



网瘾孩子常见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1.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以上网为生活重心,上网时间失控。
2.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3.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4.自己曾经做过努力,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若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和厌烦等症状,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6.平时生活中,伴随情绪低落,兴趣丧失,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孤僻,自残,或者轻生等不良心身和行为范围。

婉晴心理教育寄语


让孩子完全杜绝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与其断网吵骂,不如换位思考,正确认识网络,引导孩子从网络中吸取正面知识。


及时了解孩子状态,陪孩子一起培养兴趣爱好,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上。



免费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