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能把玩的劲儿用到学习上一半,你成绩都不会这样。”
“我打你骂你都是为了你好,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
相信大家对这两句话都十分熟悉,可能从父母口中听到的,也可能是自己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如今,刚开学一个月,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厌学的情况,父母让往东,孩子非往西,家长十分苦恼,不知道如何应对。
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上边的两句话以后可不要再说了,孩子厌学和与父母的冷战都与他有关!
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要牢记以下几点。
理解孩子的前提是要站在孩子的世界里,看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而不是你认为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自己附属品,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理所当然的就该听自己的话。
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家长也不能以成年人的视角来要求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朋友的女儿小艳放学回家后,抱怨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她大声斥责。朋友听后立即用质问的口气说:“你干什么坏事 了?”
小艳瞪起眼,很生气地说:“我什么也没干。”但朋友却说,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
小艳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盯着妈妈。在看到继续僵持下去,问题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
朋友改变了她的态度,用一种友好的语调说:“我肯定你当时觉得很尴尬,因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斥责你。”
小艳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才缓缓说出。
是因为小艳在上课时要求借一枝铅笔,老师以为她在和同学说话,才斥责了她。
朋友问小艳能不能想出办法,今后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小艳说 :“我可以多准备一枝铅笔,那就不用打断老师讲课而向别人去借。”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有时父母要理解孩子,而不是遇到问题就训斥孩子,不然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将会渐行渐远。
和孩子相处中,大人要放弃自我的成见父母应该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事时,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肯定会第一时间寻求家长的帮助。
但如果家长只是训斥怪罪孩子,那孩子以后再遇到困难也就不会再和父母讲,亲子关系就变得疏远起来。
家长眼中最闹腾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帮助的,可能孩子的行为只是寻求帮助的一种手段。
送给所有家长一句话:不要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你只有真正和孩子站在一起,感同身受,接纳理解,和他一起直面问题、正视现状。
然后和他一起想办法,找到最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帮助他走出困境。
而很多家长的做法却是火上浇油,比如唠叨、抱怨、指责、打骂。
只知道提要求,不知道给帮助,没有科学办法。 可想而知,孩子会有什么情绪,会有什么状态?
如果你的孩子怕黑,就在他的房间里点一盏灯。你也可以试试用其他方法来消除他的睡眠恐惧。
例如指定一个卫兵(用一个宝宝喜欢的毛绒玩具)、撒点驱魔水(用喷壶里的水)或者告诉他一句能把不速之客拒之门外的咒语等。
经过一些尝试和失败后,你和孩子会找到增加他胆量、克服恐惧的办法。
只是不要指望他一夜之间就能克服所有的恐惧,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的时间。
鼓励孩子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性。
与孩子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要以爱和耐心来对待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表明:父母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
我们在日常生活应该多给孩子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是一句肯定的言语,还是在关键时刻的大力支持。
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力量。经常这样去做,你会看到孩子越来越出色的表现。
萧伯纳在他90岁寿辰时曾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
这种期待心理,浅显的理解便是“心理暗示”,试想如果你在做一件事前,没人给予鼓励,你是否还有信心继续去做。
孩子也是一样,特别是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常常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如果得到的心理暗示是积极的,他就会增强自信心。
反之就会更加自卑。有的家长经常骂自己的孩子“笨蛋”、“狗屁不是”。
那么当这个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这句话,从而怀疑自己,破罐子破摔了。
如果听到的是鼓励和表扬,他自己就会相信我能行,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成绩不好时,在亲朋好友面前就会对孩子评头论足,说自己的孩子笨,学不会。
这样的话从家长嘴里说出来,既伤孩子自尊,又暗示孩子笨得可以,久而久之,孩子也将变得自卑而腼腆。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中国式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表达爱。
总是在孩子身后默默付出,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那是因为许多父母把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
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但如果父母能将自己的爱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站在他们身边,孩子的内心也将更加强大。
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
例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 “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 “烦死人,离我远点!”等等。
可能家长只是一时失控,但对孩子来说,这类话会给孩子心里却留下阴影。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
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
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
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父母肯定希望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无论孩子犯错还是取得成功,父母都会一直陪在孩子身边,给予他们爱和支持,孩子和父母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家易合心理教育
青少年心理教育专业品牌
全国热线:400-883-158
点下【分享】给小编加点料
官宣!品牌沉淀到品牌升级,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好孩子养成记,做成长型思维父母”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再度受邀丨家易合教育“助力中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婉晴线下课系列丨家易合心理教育“智慧父母研习会”成功举办!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助力高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官宣!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育!
「婉晴公益日」每周六给孩子一个治愈自己的机会
婉晴头条丨热烈祝贺许蔚虹教授入驻婉晴心理研究院!
婉晴品牌新闻丨河南智库教育研究院与婉晴教育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喜报】 热烈祝贺国内著名心理专家许蔚虹教授正式签约婉晴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