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你这个年纪早就去干活赚钱了,你现在只坐在那儿学习多轻松了。”
如今,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越来越常见,但家长却不理解,自认为孩子什么都用想,只坐在那学习,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问题。
这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大人”了,但是“大人”能做的许多事,他们都无能力去实现。
在这种矛盾心理下,家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想要培养出心理阳光的孩子,父母要少做这三件事!
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而一年到头紧锁眉头?
有多少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自卑、难过?
考试只是人生路上要做的其中一件事而已,比起生命,它真的一点也不重要。
曾看到过一篇新闻,一个男孩从教学楼上一跃而下,抢救无效,当场死亡。
原因是他被老师发现在考试中拿手机作弊,被老师发现后,他趴在桌子上痛哭,最终想不开自杀身亡。
事后在孩子的口袋里,发现一张留给家人的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
原来是孩子的父母从小就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成绩平平,对此深感焦虑,最终酿成惨祸。
其实,孩子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孩子天生愚笨、智商低下,成绩不是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
成绩只是评价孩子学习成绩的一种方式,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孩子的能力和潜力。
孩子的价值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他们的品德、人际关系、创造力等方面。如果只看重成绩,就会忽略了这些重要的因素。
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存在不足,而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想让孩子努力学习到底是为什么呢?
无非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养活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是成绩不好他就不能养活自己吗?
成绩不好,孩子的善良、可爱、想象力丰富就都只能被忽视吗?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教育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追求完美的成绩,而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格。
过分追求成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现在的教育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和学校都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很高,这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孩子们为了追求好成绩,可能会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兴趣爱好、身心健康等。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剥夺孩子们的快乐和自由,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别以“为你好”绑架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希望为孩子做出最好的决策,以确保他们的未来能够更加美好。
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白,不应该以所谓的“为你好”来绑架孩子,剥夺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妈妈偷走女儿佳佳的中戏录取通知书,只因为女儿在填报志愿时,更改了妈妈为她报考的定向师范生。
女儿佳佳说:“她妈妈不想让她读中戏,想让她留在重庆教书。”在偷走女儿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留下一张“对不起”的纸条离开。
相信这位妈妈一定也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她以后有个铁饭碗,自己能养活自己。
但是孩子的人生需要孩子自己来掌控,不能以爱为牢笼,将孩子囚禁起来。
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但多数大人都忘了。父母粗暴干预孩子的成长,除了让亲子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同时也会让亲情变得扭曲。
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对孩子的选择进行引导和干预。
但这应该是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沟通和理解后做出的决策。
有个同学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规矩巨多的家庭中,在中学时,他开始与家长对立。
父亲怕他早恋,在外出时会把电话锁起来,有女生往家里打电话,父亲总是一番教育,有同学来找他玩,父亲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先说一番学习的重要性。
渐渐地,没人来找他玩,而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挑战,父亲不让他干什么他偏干。
早恋,打架,赌博,一次次父亲大打出手。他却不仅不改还变本加厉,最后竟辍学了。
为了防止他走向犯罪的道路,父亲又将他送到了部队。可是他不喜欢部队,没多久便跑了回来。
回来后,父亲实在没办法便不管他了。而他玩了一段时间也觉得没意思,便自己贷款开了间网吧。由于他善于经营,网吧开的红红火火。
每个孩子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天赋,家长不必事无巨细的将孩子的未来都规划好,孩子也有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家长要引导不要直接干预。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可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建议,但最终的决策权应该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
他们需要有机会犯错和学习,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这个自由的空间。
现今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求进取,习惯性啃老,总是躲在父母的庇佑之下,难以独立,乃至成年都还是一个难以脱离家长的“巨婴”。
在小时候父母事事帮孩子拿主意,虽然可能会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为孩子提供一个舒服安逸的环境,却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
而且,依赖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掉。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自己做过选择,没有主见,会逐渐丧失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恋爱中也会举步维艰。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急于帮忙,更不要被孩子大哭大闹的“激将法”所吓倒,而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克服困难。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抉择、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的一种个性品质。
独立性对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的事情。
我们无法陪伴孩子到永远,也无法完全替孩子消除全部压力,但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薇是家庭中唯一的孩子,她的祖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都包围着她。
吃完饭时,家人追赶并喂饱了她。小薇摔下来哭了,她的家人立刻抱起来哄她。
她在学校被欺负,母亲立即跑到学校,批评老师和他的同学。
一家人从来没有对他发脾气,小薇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家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小薇开心。
小薇的成绩一直很好,老师非常喜欢她,但是当她上初中时,学习的难度变得更大,并且在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小薇的成绩直线下降。
老师叫她去办公室,并批评了她的学习态度,让她努力学习。但从小被宠爱的小薇不能接受,哭着跑出办公室,翻出阳台栏杆,从教学楼跳下。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他们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
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们的选择,只是因为我们认为某种选择对他们更有利,那么我们就可能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甚至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学会放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官宣!品牌沉淀到品牌升级,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好孩子养成记,做成长型思维父母”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再度受邀丨家易合教育“助力中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婉晴线下课系列丨家易合心理教育“智慧父母研习会”成功举办!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助力高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官宣!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育!
「婉晴公益日」每周六给孩子一个治愈自己的机会
婉晴头条丨热烈祝贺许蔚虹教授入驻婉晴心理研究院!
婉晴品牌新闻丨河南智库教育研究院与婉晴教育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喜报】 热烈祝贺国内著名心理专家许蔚虹教授正式签约婉晴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