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0371-55689707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家易合科普 > 正文

家庭教育 | 父母行为自查表:你是什么家长,就培养什么孩子

家易合科普2023-10-11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行为会映射出孩子的行为习惯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正因作为执笔者的父母在纸上渲染、勾画,才使孩子有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人民日报》曾经总结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为自查表


1、给孩子特殊待遇

2、孩子犯错当面袒护

3、过分注意孩子

4、轻易满足不合理要求

5、允许孩子懒散

6、对孩子央求

7、包办替代

8、大惊小怪

9、剥夺独立

10、害怕哭闹


1.jpg


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孩子不尊重父母,父母肯定过度溺爱,无原则给予;


孩子喜欢讨好别人,父母肯定喜欢情感绑架,强调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


孩子不讲道理,父母肯定独断,缺乏耐心......


每一位“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熊爸妈”,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责无旁贷。

 

baby-821625_640.jpg


贬低教育,让孩子自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心,然而,如果教育方式不当或者给予孩子过多的负面评价,可能会导致孩子自卑。


《心理访谈》中33岁的女孩范金成,大学毕业十年,一直在家中啃老。


在被问为什么不出去工作时,女孩绝望地答:“他们折断了我的翅膀,却还怪我不会飞。


原来从小到大,范金成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一点支持和鼓励。


girl-6059889_640.jpg


做一次饭,母亲说,真难吃,做个饭都不会!


亲手设计的鞋子,被父母怼,有啥用呀?啥也干不了!


想创业,父母戏谑,你要能成事儿,我给你跪下,你如果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在父母的长期打击下,范金成怯懦自卑,干啥啥不行。


beautiful-6126170_640.jpg


心理学家苏珊·佛沃德在《原生家庭》里写道: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一些父母可能会觉得,我是为了孩子好,才不时敲打他。


殊不知,这些负面暗示已经深深植入孩子的潜意识,慢慢改变了孩子的行为。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我们不能做伤害孩子最深的人。


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

 

child-1073638_640.jpg


惯子如杀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想让孩子的人生顺遂一点,但是过度的溺爱,可能会让孩子走上歧途


曾遇到过一个孩子小帅,小时候小帅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读小学才回到城里父母的身边。


由于父亲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上班,一年回家的次数有限。


母亲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欠孩子什么,因此总有一种补偿心理。


对孩子的成长几乎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尤其是物质方面的要求。


family-6398107_640.jpg


读三年级的时候,小帅由原来很温顺的小帅哥逐渐变成了小霸王。


妈妈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动辄发脾气,扬言不写作业,不上学,甚至要离家出走。


由于过分溺爱,母亲对小帅的这些不良习气已司空见惯,总觉的顺一顺就过了,树大自然直,等孩子长大了,也许就懂事了。


所以这位母亲总是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woman-1958723_640.jpg


小帅当时的成绩可想而知,尽管没有处在班里的倒数,但在他妈妈的思想里,考不考大学并不重要。


当下的社会,不是有大学文凭就一定能成才,只要孩子每天放学能安安全全地回家,能够健健康康地长大就行了。


可是小帅的要求越来越多,甚至当妈妈无法满足他时,还会对妈妈大打出手,妈妈为此十分难过。


family-6475821_640.jpg


家长通过溺爱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有一颗贪婪的心,孩子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家长给予孩子多少爱心,都无法令他得到满足。


最后,家庭就没有什么温暖可言了,百般依顺、妥协、委曲求全,换来的不是孩子对你的感恩。


而是他用各种手段来要挟你,制约你,以此来达到他的目的!


family-7392843_640.jpg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


“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对孩子不能过度溺爱,在一些不合理要求上,家长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给孩子正向的引导

 

干预太多,孩子就不会独立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在孩子的问题上,对每个家庭都是大事!


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干预过多,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遇到一点问题都不能解决,需要父母全权负责。


父母对孩子干涉过多的后果,直接表现就是,你让我做什么我都不开心,但是我我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man-1156543_640.jpg


尤其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表现会越来越明显。叛逆只是在青春期吗?不,干涉过多会一直存在,而且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想象一下,等你到三十多岁,父母还在不断干涉你的生活,美其名曰为你好,找了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娶了或者嫁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对象。


结果就是带来无穷无尽地吵架和反抗,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做什么都是不情不愿的,最后变成一个妈宝男或者妈宝女。


kids-6960579_640.jpg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总会有遇到困境的时候,父母不可能一直将孩子护在羽翼之下,孩子总要有独立面对的时候。


女生小雅自述,她每天从小雅几点起床、吃饭、喝水、穿衣,她的妈妈都要过问,甚至做为一个28岁的成年人,下班晚一点回家都会接到母亲一个又一个的询问电话。


小雅也习惯妈妈每天都把事情安排好,但一天妈妈生病了,没有过问她的事情,小雅那天就过得一团糟。


其实,很多父母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误以为自己是在关心孩子,为孩子遮风挡雨。实际上,这已经扼杀了孩子的天分。


father-5358083_640.jpg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如果家长过多地干预,可能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其失去展示自己独特思想的机会。


适度的干预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mother-1851485_640.jpg

 

作家刘娜曾说:“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已不是第一天当父母。我们可以一段时间总犯错,总是做得不够好,但我们不能一辈子活在恶性循环中,反复伤害孩子。”


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在面对问题时,家长要能直视自己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才能更好的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免费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