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多少父母,以爱之名,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遍体鳞伤。
家长的教育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有的妈妈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但是也有的妈妈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打击。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
下面六种父母真的要改改了,否则子女将来的成长、成就,很可能与您的期望南辕北辙。
爱唠叨的父母
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说了很多次,孩子就是不听。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确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犯各种各样的错。
比如:上完厕所,忘记冲;吃饭之前,不记得洗手;写作业拖拖拉拉;做事磨磨蹭蹭;成绩跟不上;见人害羞不敢说话等等。
为了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父母就像踢足球似的,人盯人的跟在孩子后面“唠叨”:
陪他们写作业,盯着他们写每个字;催他们动作快点,要迟到了;提醒他们,记得洗手......
结果,往往是越说越坏。
孩子没有如我们预料中的变得越来越好,反而让亲子关系陷入了困境。
他们开始讨厌父母在身边,也会用他们小小的力量,与父母对抗。
做任何事,都开始没有耐心;有一点困难,就烦躁不安,或是容易放弃。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指的是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父母的“唠叨”,刚开始孩子或许会听,时间长了,便会厌烦,也就是这个道理。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听,少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看见孩子的父母,更懂得听孩子说,比说给孩子听,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支持。
好的父母,不多说,会倾听,把成长的机会留给孩子自己去判断。
爱比较的父母
父母之间的绝大多数话题就是孩子,回到家里就会不自觉的说: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这么好,你怎么这么差?”、“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你什么都不会”等等。
殊不知,经常这样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会让孩子很反感、也很失落,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久而久之会变得非常不自信。
家长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孩子,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一样,孩子也不可能每一项都要全能,只要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少年说》中,有个男孩说:“每次我数学考满分,我妈却总是会说,很正常,别人比你厉害的多了去了。”
实际上,这个男孩本身就是一名“学霸”。
彼时,台下的妈妈回应道:“我就是怕你骄傲,想让你更努力。”
男孩委屈的哭了:“但你也不能只看我的短处,不看我的长处啊!”
可想而知,孩子是憋了多久,才在众人之下,控制不住的流下了眼泪,并向妈妈发出这样无力的控诉。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父母的评价。
真正能激励一个人越来越好的,往往是那些正面的鼓励。
爱打骂的父母
古人云:打是亲骂是爱。
这给多少父母找到了理由去随意肆放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及冷暴力,一点小事情就发脾气,整个家庭的氛围格外紧张。
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中,孩子的神经异常的紧张,充满恐慌,什么事情都要看脸色,大气都不敢出,不说智力发育了,连身体发育都成问题。
这样的孩子会很阴冷消沉,变得越来越戾气。
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制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爱。
不可否认,孩子每天都会有无数种方法,让父母生气到想把它塞回肚子里,“打骂”或许最速成,但也是父母对教育孩子无能为力、缺乏耐心的表现。
而打孩子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它只会伤害孩子,让孩子产生反社会行为、具有侵略性、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打一顿,孩子或许会怕,或许会服从,但仅此而已。
孩子服从的,是父母强于他的身体;怕的,是父母打孩子时,面目狰狞的样子。
看得见的伤痕,迟早会愈合,心灵上的伤,却是会发芽。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懂得,“打”获得的成果,永远是一时的,只有让孩子得到尊重,懂得自重,才是成功的教育。
忽视孩子的父母
家长应该明白,当孩子不理会父母时,其实孩子是在让父母体会被忽视的感觉。
一些父母只顾着忙自己的,从不去体会孩子的心理需要、内心感受。
这类型父母导致这些情况的出现,一则可能是自己被生活所累,无暇顾及孩子更细腻的心理和精神内在需求。
二则可能没有这样的意识,儿童观不太正确,认为儿童只是白纸一张,不懂事,吃饱喝足就可以了。
有一种孩子,从小不缺吃穿,却长期身处饥饿。
最可怕的暴力,往往无形。
我们能够拼尽全力,尽可能的给孩子好的物资条件,却忽略了。
一个孩子真正渴望的,往往是父母的陪伴、理解、看见和支持,精神上的满足,比物质上的获取,要重要得多。
爱孩子,就请蹲下身子,脱下父母高高在上的外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体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你感到,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心力交瘁,那么,你的教育就是错误的。
如果你的孩子感到,被父母管教,是一件时刻想逃离的事,那么,你就应该反思自己所谓的“爱”。
不陪伴孩子的父母
陪伴是什么呢?所谓的“陪”就是和一个人在一起,而“伴”也有相同的意思,但也表现出来一种永恒的状态。
现在很多儿童教育专家强调: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之中,一定要懂得陪伴的重要性,有的专家甚至表示如果在孩子10岁之前不陪伴孩子,将来可能会后悔终生。
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也极其重要。
很多父母为了生活,就把孩子放在家里跟爷爷奶奶在一起,通常一年才能见到孩子一次。
虽然爷爷奶奶也会对孩子很好,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意义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意义是不同的。
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在缺乏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下长大,很可能会造成很多心理问题。
周末和朋友去郊游,朋友的孩子在我们聊天时,吵着要玩手机,为了不让他再来吵,就把手机给他玩了。
就因为这个事,我们交流了好一会,朋友感叹说,孩子在家每天都会吵着要手机,本来想让他出来接触接触大自然,但是孩子都出来了还是想着要玩手机。
我想,会给孩子玩手机的理由,无非就是因为孩子太吵闹了,不想让他们来烦自己,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现在成了低头族了的原因了。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作为父母都是可以做的,只是如果当我们不愿意再花更多时间陪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与孩子越来越疏远。
因为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需要陪伴,如果不是父母,那么就会被其他东西所替代。
这个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电子产品慢慢的再替代父母陪伴孩子,希望父母要多警醒!
官宣!品牌沉淀到品牌升级,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好孩子养成记,做成长型思维父母”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再度受邀丨家易合教育“助力中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婉晴线下课系列丨家易合心理教育“智慧父母研习会”成功举办!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助力高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官宣!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育!
「婉晴公益日」每周六给孩子一个治愈自己的机会
婉晴头条丨热烈祝贺许蔚虹教授入驻婉晴心理研究院!
婉晴品牌新闻丨河南智库教育研究院与婉晴教育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喜报】 热烈祝贺国内著名心理专家许蔚虹教授正式签约婉晴心理教育